杀青是绿茶造的第一道工序,是利用高温破坏氧化酶的活性,避免芽叶中多酚类氧化变红,保持绿茶的翠绿特色;同时,蒸发部分水分,使叶质软化,便于揉捻,并挥发青草气。杀青是决定绿茶初制品质的关键。
5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绿茶加工的杀青作业完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杀青质量难以保证。自1955年开始,试用推广配有动力的锅式杀青机,几经改进和革新,已为茶叶生产所普遍应用。目前,我国生产应用的杀青机类型有:锅式杀青机、滚筒连续杀青机和槽式连续杀青机等。
锅式杀青机是一种模仿手工杀青操作原理而创制的杀青机类型。工作原理比较接近于手工杀青工艺,就是把鲜叶投入杀青锅内,通过炒叶器炒手等对茶叶的抛炒,使茶叶均匀受热而完成杀青工序。
滚筒连续杀青机就是针对锅式杀青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转筒式干燥机原理和我国炒青绿茶的工艺要求,于50年代后期研制完成的一种具有连续生产性能的杀青机种,已普遍用于我国长炒青、珠茶和烘青绿茶的杀青作业。
滚筒杀青机的工作原理是,燃料在炉灶内燃烧,直接加热金属筒体,在筒体转动下带动加工叶均匀翻动,并由螺旋导板不断向前推进,同时吸收筒体的传导热和辐射热,迅速使叶内水分气化,使鲜叶在较短时间内萎软,并破坏酶的活性,从而完成杀青作业。
滚筒杀青机的最大特点是连续作业,生产率高,每小时可杀鲜叶200-350公斤,热效率高,节省燃料,符合杀青工艺要求,成茶品质颜色绿翠、汤色清绿,叶底明亮,严格操作,不会出现烟焦味,这些特点均优于锅式,故滚筒杀青机在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是,因滚筒杀青缺少机械炒手对加工叶的挤揉作用,加之失水也欠平衡,往往叶边失水多,叶脉失水少,因而成茶与我国传统风格略有不同,反映出清汤绿叶,味较生涩,这是较锅式杀青的不足之处。
槽式杀青机是一种既具锅式杀青机以炒手翻炒、透气良好、杀青品质接近手工的特色,又有滚筒杀青机作业连续、生产率高、节省燃料的特点,由云南、浙江、安徽等省先后研制生产的杀青机,它是一种符合传统杀青工艺要求的连续杀青机械,具有功效高,杀青芽叶比较完整,色泽均匀,叶底绿翠,汤色黄绿明亮及香高味醇的特色,与锅式杀青机相比,可节约燃料50%左右,是一种当前最节能的杀青机。槽式杀青机按锅口直径(厘米)分,有50型、60(64)型、70型等几种,以70型应用最多。
槽式杀青机主要由上叶输送机、主机和炉灶等部分组成。主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槽锅,由生铁浇铸而成,长槽总长度为4.2-4.5米,约由5片槽形锅片连接而成。槽锅上口中部装有主轴,主轴上装有炒手,炒手板与轴线方向呈一定角度安装,从而一边翻炒,一边推动加工叶向前运动,炒手中也装有类似于锅式杀青机的活络出叶板,以保证茶叶全部整齐前进,避免焦叶。槽锅上方还有炒叶腔,炒叶腔上备有三扇竹编拱形腔罩,以便于闷炒时使用。炉灶筑在槽锅下方,为槽锅提供杀青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