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与东南亚,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因而在自然地理与文化上形成血亲性。而茶马古道更是联结两者的大动脉。高黎贡山是恩梅开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5000米,南下渐低,山多为3000米至2000米,而河谷盆地约1000米左右,循怒江西岸南下,形成腾冲、龙陵和德宏地区的平坝,再延到缅甸东部掸人地带,直至海边。
碧罗山(怒山),自北而南至保山道人山,自此以下渐开扩,亦渐低,分布有狭谷盆地,而怒江及澜沧江支流弯曲贯其间。山最高6400余米,下至1500米,盆地1200至1000米,河谷坝则500至400米,愈南愈低,终至缅、泰境内。
云岭山脉,至丽江境为老君山,玉龙山高峰至5000 米以上,南为点苍山,高约4000米。红河发源于此,山亦分区,其西为无量山,哀牢山区为红河与澜沧江支流的分水岭,山高3500米以下,盆地1500至 1000米,河谷坝降至500米,地形与澜沧江以西相似。澜沧江下游,东为老挝,西为缅甸的孟良及泰国北部,与云南边境地形相似,此地开阔,有湄南河上游,南经平原入海。
红河为富良江上源,又有黑河、白河汇流,而入于南海。此三河之水,发源于云南。红河,上源为礼社江,发源于祥云梁王山,流经弥渡,在南涧汇阳瓜江水而东南,流至新平,合河源出罗次的绿法河水,入礼社江。又东南至元江,而东与源出峨山的亚泥河汇合,经石屏而南,流入于礼社江,向东经红河县、蒙自、金平、屏边等县,入越南境至莱州,有南那河来汇(源出元江东南,流经红河县及金平而入,在那发入越南)合于李仙江,称黑河,直东南,又折北,至越池三江口与红河会合。又白河(亦名明河),其上游为盘龙河(开化河),源出砚山西,流经文山、西畴、马关,至麻栗坡入越南境,至宣光有锦江来汇,此江上游即普梅河,源出西畴,会广南、富宁之水,南入越南境,而至宣光与盘龙江合汇,又南至越池三江口,东入于海。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即湄公河上游,南流西藏,入云南保山,稍向东南倾斜,下至允景洪、勐腊,入缅甸、老挝交界为湄公河,又南入柬埔寨,越南南部入海。在滇境汇流诸水有银龙河(太平河),源出云龙:漾濞江(黑惠江),源出丽江石鼓,合胜备江及洱海之水,入澜沧江;顺甸河(勐枯河),源出昌宁,入澜沧江;辣蒜河(小黑河),源出耿马,汇勐勐河,东入澜沧江;杉木河(巴景河),源出镇源西北,汇景东、景谷、普洱诸水,南流入澜沧江:罗梭江,源出思茅西北,向南流汇普文河,至勐仑流入澜沧江。
萨尔温江(喳里江)上源即怒江(潞江),发源西藏,南流入云南贡山县而下,经福贡、碧江、沪水至保山、腾冲之间,又南经龙陵、潞西之境,入滇、缅交界,经孟定,入阿佤山与旧木帮分界,又南经缅、泰交界,在缅境马达班流人海。江东支流较大者有枯柯河、南甸河、南丁河、南滚河。
伊洛瓦底江(古名丽水,亦称大金沙江),其源为迈立开江,源出坎底以北,众水汇合而至密支那,其东源为恩梅开江,上游即独龙江,诸水汇合而南,在密支那北与迈立开江会合,而南为缅甸大水,南入于海。其支流在我国境内有:大盈江(太平江),源出腾冲东境,流经城旁,入梁河,经盈江县,在干崖汇从古勇流来之滨榔江,在盏达汇从万仞关流来之盏河;向西经蛮允,人缅境,旧蛮莫至八莫新街入伊洛瓦底江;龙川江,又名瑞丽江,源出腾冲北部,南流经腾冲东境,入龙陵后,在潞西、瑞丽人缅境旧木帮、孟密,而北流倾西至格萨,入伊洛瓦底江;南宛河,源出陇川沙木笼南,流至瑞丽入龙川江。
云南边境的气候与东南亚边境的气候也一样。澄江、玉溪、峨山、通海、华宁、石屏、建水、开远、蒙自等县,5、6、7月热,平均至25摄氏度(如澄江)、24度(如玉溪)、23度(如蒙自、开远),极端有高至31度,有低至六度,乃至冰点下3度(如蒙自)。雨量,年平均在九百至一千公厘之间,七八月,降雨较多。
邱北、广南、富宁等县,气温与盘西同,热在22度以上,冷不下至10度。雨量,年平均900公厘左右,少至8l 7公厘(如广南),每年7、8月,降雨较多。
澜沧江下游地带,高山达3500 米,狭谷、平原至600米,凤庆、昌宁、云县、临沧、双江、西盟、孟连、勐海、景洪、勐腊、澜沧、思茅、普洱、景谷,镇源县。5、6、7月热,平均23 度,1月冷,极端气温至36度,低至冰点下1度。雨量,年平均约l 4:00公厘,每年以6、7、8月,降雨较多。
景东、新平、元江、墨江、江城及屏边、砚山、文山、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县。6、7月热,平均约23度,有高至平均26度 (如江城八月),极端气温,高30度,低5、6度。雨量,年平均在 1000至1200公厘之间。
在红河下游,高山达3000 米,低谷500米,河口、金子、个旧、红河、元阳、绿春等县。以河口言,6、7、8月热,平均28度以上,1月冷,平均17度,极端气温,5月有高至42 度8,在1月低至2度2,每日晨午之差,3月差至30度2,殊为居烈。雨量,河口年平均达1779公厘,个旧亦达1770公厘,以6、7、8月降雨最多。
就以傣族而论,傣族在云南有84万多人。居住在泰国的叫泰族,达3800万人。居住在缅甸的叫掸族,有22余万人。居住在老挝的叫佬族或寮族为240多万人。
一、其经济有如下共同特征
①农业主业,以种植稻谷为主,这是生活的主要来源,辅植以玉蜀黍、蚕豆、碗豆以及为数不多的甘蔗、花生、棉花、烟草,耕作粗放,一不选种,二不施肥,三不锄草。
②畜牧业没有脱离农业,普遍饲养水牛、黄牛,水牛用于农耕,黄牛用来驮运,另有数量不多的猪鸡等家畜家禽喂养。
③手工业依附于农业,手工业以织布和竹器为最,织布之事全是妇女劳作,竹器则男子都能为之,陶器、铁器的生产数量少,技术比较低下。
④自19世纪中叶起,都遭受英法殖民主义者的掠夺,经济的依赖性和畸形发展趋势愈来愈突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有支配地位。
二、反映到文化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①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他(她)们—生下地,就成为信徒,名字由和尚取,生老病死都得赕佛,择日盖屋、出行、结婚由佛爷卜卦。进佛寺,学经典才受人尊敬,每一个男子的一生中都要有一段寺庙僧人生活,佛寺遍及各村寨。总之,衣食住行均与佛教密切相关。
②语言基本一致,文字出自于梵文。
③都过泼水节,均有纹身习俗。在文学艺术方面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当然,也都保持着各自的个性,有如方言和文字书写体上的差异,服饰、建筑、乐舞方面的特色,独有的自然崇拜和节日等等。
三、亲缘经济和亲缘文化
血亲地理造就了血亲民族,而亲缘民族必有亲缘经济和亲缘文化,可是由于众多的因素却没有形成亲缘政治,这是长时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自远古以来,泰族的先民就已居住这个地方,公元1、2世纪已经形成部落组织,也有一大部落——掸国出现,它从日南郡和永昌郡到中国通好。
掸族早期与南面的真腊国和西面的骠国联系,而这两个政权势力不断向掸族延伸,把它逐渐分为小泰大泰两个区域(均以怒江为界),小泰区同真腊既联系又争夺,大泰区同骠国既联系又争夺。
8世纪,云南建立了民族地方政权——南诏,它的势力向南拓展到小泰区域,向西延伸到大泰区域。当时小泰区已有庸那迦和兰那政权,受南诏和真腊的控制而分为两部分联系,同时向南迁徙,扩大了小泰的区域,南方暹人速古台建立暹罗国,而北方的傣泐于宋代建景龙联盟,并在大理政权的约束之下。
大泰区则出现了兰仑和兰根两个家庭为首的统治集团,既受骠国的约束,也为南诏所统辖。西部的掸人在蒲甘政权瓦解时曾一度握有大权,惟缅族、蒙族政治势力与之相持,未能占统治地位,而东部的傣那则与南诏大理相联系。
总的来说,8世纪泰族分成了暹、傣泐、掸和傣那四部分四个区域,且傣泐和傣那居民继续向永昌、开南地区迁徙,出现了新结合。
l3 世纪,元明设云南行省,在泰族区域置有车里、八百、老挝、麓川、孟养、木邦六个宣慰司,以及孟定和孟良御夷府。在缅族地区设缅甸、底兀刺二宣慰司,在蒙族区设古剌、底马撒二宣慰司。1 6世纪中叶,缅族洞吾(底兀刺),兼并白古(占刺)、地那悉林(底马撒),攻进阿瓦,建立了洞吾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