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是将牛奶或羊奶掺入用红茶或粗茶加热成的清茶而饮。奶茶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夏秋产奶季节,特别是在牧区盛行喝奶茶。民间传说奶茶源于明王朝时期,主要是给小孩和青少年喝的,不放盐。认为青少年喝奶茶利于长身体。喝奶茶,对以肉食较多的牧民说,有助消化,去油腻腥膻之效。据说还能镇静安神、夜晚催眠。牧民都有一副洁白、整齐的牙齿,也与喝加盐的清奶茶有关。有人说牧民除了白天骑在马上,晚上睡觉以外,其余时间都离不开奶茶。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奶源毕竟是丰厚的。解放前,藏族认为做奶茶的茶叶,以湖南产的砖茶和红茶为最好。湖南砖茶坚硬,要用火烘烤以后,使锯锯开,水凉时就要放入茶叶煮烧,持茶色红到一定程度,方才加上奶水。在牧区,做奶茶的人要用长柄铜杓在锅内上下翻舀,使茶和奶相融,起到打茶的作用。假如你到牧区出差,牧民还会告诉你,用茶渣或茶叶喂马,可以催膘助长。让奶牛吃茶渣、茶叶,能使牛的出奶量大大增加。甚至连孩子吃茶渣,也有利于健康。由此可知,藏人对茶叶是没有一点被抛撒的。
甜茶在西藏茶史上,没有酥油茶那么久远,但也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甜茶是将红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甜茶在西藏大城镇中占着一定的地位。拉萨没有那个家庭离得开甜茶,也没有那个家庭不会做甜。
藏族地区熬茶,主要是清茶。熬茶时,包括酥油茶、奶茶和其它油茶;面茶等茶类都要放一点碱,加适度盐。谚云:“茶中无盐等于水”。解放前不少农奴买不起茶,而是常喝一种名为“桑当”或“恰买”的叶子,掺杂有大量茶梗的劣茶。一锅茶熬淡以后,为了添色,加过一次碱,再加一次碱,熬了再熬,相沿十来天的茶渣,才舍得用去喂牲畜。有些家庭甚至只能用淡盐水代茶。
藏族人民还有多种喝茶的习俗如炒茶,将酥油或菜子油在锅中烧化,放入少量糌粑和舂碎的核桃仁炒匀后,掺入清茶,煮沸后倒进酥油茶桶,加少许奶或奶粉,放入一两个鸡蛋舂捣均匀而饮。是款待贵客或产妇滋补的特制佳品。
香茶:是在清茶里放入炒熟后碾细的大蔴籽和少量酥油,用酥油茶桶舂捣均匀而成,芳香可口。
核桃酥油茶:是把舂碎的核桃仁与清茶水加酥油用酥油茶桶捣匀而喝,不失核桃的香味。
奶渣茶:是在清茶里放碎奶渣和少许糌粑煮沸喝。在旧时的上层社会中喜欢用磨成粉末的绿奶渣加放在甜茶、奶茶、酥油茶里饮用和用来待客。
面茶,是在清茶里放少量带麦的(本字无法显示:“厂+火”)面煮沸喝,被认为是老人,病人和产妇的滋补茶。
牛油或羊油茶:将切碎的牛羊油在锅里熬化,加少许糌粑翻炒均匀,再掺入清茶煮沸喝。这种油茶能御寒充饥,为秋冬的饮料。
青油茶,性质与牛羊油茶相同,是农区缺茶时在秋冬代茶的饮料。
在青海、甘肃的藏族、土族劳动人民中,许多家庭是喝不起酥油茶的。他们常用麦仁茶代茶。把麦子用铁锅在火上拌炒开花,色呈焦黄时、用沸水冲泡即是饮料。另外是将麦麸炒近糊色,用沸水冲泡代茶。有客来,他们常用麦仁茶或麸茶待客。有些贫困家庭,把饼在火上烘烤黄后,用鸡毛醮一点清油在焦黄的饼上扫一下奉献客人,再敬上一碗麦仁茶或麦麸茶,就是礼貌之举了。
在甘、青藏区还有一些无毒的野生树叶,如鸡爪藤叶,也被一些贫困之家采摘回来熬煮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