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期遭遇阴雨天,春茶产量、质量的减少让不少茶农利润减少,甚至难以收回成本。此外,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来自外围市场的冲击,多重因素迫使茶农必须由“制茶”向“制好茶”转变。
好茶受宠差茶难销
昨日凌晨五点多,感德镇歧阳村的村民王阿伯起了个大早,他雇了辆摩托车,拉着前一天晚上加工好的铁观音赶往剑斗茶叶市场,这时,前来售茶的茶农和前来选茶的茶商早已挤满了市场。王阿伯将自己的茶叶摆好,就等着茶商上前品鉴和询价。不到5分钟,一个来自厦门的茶商走了过来,然而在比较一番之后又走到旁边摊位上。
“今年的茶错过了最佳采摘期,制出来的茶不好卖啊。”王阿伯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制出来的毛茶能卖到每斤80元,今年由于采摘时间晚,茶青偏老,为了抢收又雇人用采茶机采茶,这样就导致制作出来的毛茶品质偏低。“5月10日卖的价格只有25元一斤,比成本价还少几元。”
然而,在距离陈阿伯不远的摊位上,村民吴秀梅的50斤毛茶一进入交易市场,就被一个来自龙岩的茶商以150元一斤的价格买走。吴秀梅告诉记者,自己的毛茶只能算一般,真正好茶根本不需要到茶叶市场交易,茶商会直接上门等待茶叶“出炉”。
成本差别不会太大
一斤好茶价格可达到千元以上,而一斤低档茶却可能仅有15元至20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等级茶叶之间的价格差,制作一斤毛茶的成本究竟需要多少?
安溪县龙涓乡举源茶叶合作社的管理人员陈秉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茶园计算,冬季需要700斤左右的有机肥,每吨1200元,需要420元左右;春、夏、秋三季都需要追施复合肥50斤左右,每吨4500元,每季需要120元左右;一年需要喷5—6次农药,每季需要40元左右;一亩茶青一天采完,需要15个人,每人工资90元,需1450元;制茶阶段需要的人工、电费、食宿等费用加起来,每制一斤毛茶需要20元。
以此推算,按照一亩茶园可产300斤茶青,可制作50斤毛茶来计算,一斤毛茶的成本在60元左右,“考虑到采摘、制作过程的损耗,以及气候带来的减产等因素,比如原本一亩可产300斤茶青,今年就只能采150斤左右。”陈秉怀称,综合下来,一斤毛茶的成本大约在70—120元之间。“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价格在300—700元之间。”
“影响茶叶价格的最大因素是茶叶质量,而不是生产成本。”龙涓乡书记魏中南告诉记者,实际上不同等级的茶叶成本相差并不大,较为低档的茶叶成本也需要30—35元。
好茶注重每个细节
在中闽魏氏茶庄园的制茶车间内,制茶的工序多达十五、六种。“一泡好茶的出炉,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否则都会给成品茶留下瑕疵。”总经理陈文彬告诉记者。
“天、地、人、种、艺。”龙涓乡的制茶能手刘师傅则用五个字概括了制好茶的要素,是否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生长及采摘期间的天气如何,种植的人是否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去种植,生产的茶青品质是否符合好茶的标准,制茶师傅的手艺如何等,这些都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虽说‘好茶可遇不可求’,但茶农依然可以通过管理来提升质量。”陈秉怀称,合理施肥、喷药;适当减少茶苗的栽种密度,比如将原本每亩八九千株减为四五千株;合理安排采摘次序,如果因天气无法全部采摘,要优先采摘优质的茶青;同时也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制茶手艺。
据了解,为了提升茶叶质量,安溪县正在积极引导茶农由单纯的“重数量”转为“重品质”。剑斗、感德镇多个村实施“退茶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