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白毫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困难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李双 发布时间:2013-08-21

凌云具有种植白毫茶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凌云县计划在5年内打造4个10万亩基地建设的思路,其中1个是建成10万亩高效白毫茶叶基地,实现年产值达4亿元的目标。笔者作为县农业工作组的成员之一,现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凌云实际,就凌云如何发展高效白毫茶叶基地谈几点肤浅认识。

凌云白毫茶产业发展现状。

凌云是中国白毫茶的原产地之一。2005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2万亩,主要分布在玉洪乡、加尤镇、泗城镇、沙里乡等的土山片区。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有6.1万亩,有机茶面积有0.56万亩,通过有机转换及认证茶园面积有1.59万亩。

从事种茶、制茶、售茶等茶产业的有11260户。2012年,全县干茶总产量4159吨,产值2.31亿元,茶农户均收入1.8万元,茶农人均收入0.4万元。其中,有机茶园干茶产量187吨,产值1823万元;绿色食品茶园干茶产量58吨,产值0.04万元;无公害茶园干茶产量2724吨,产值1.41万元;常规茶园干茶产量1190吨,产值0.68万元。茶叶收入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35.6%。收购茶鲜平均价6.5元/斤;在销售中、高档茶平均价75.2元/斤,有机茶519元/斤。

茶叶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获QS(生产许可证)认证的企业有1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家。

凌云县发展高效白毫茶叶基地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茶园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格局,产品质量不高,茶鲜收购价格不高,销售价位低。加之外出务工收入高,诱惑大,茶农对管护原有茶园信心不足;二是缺乏大型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大部分茶叶企业无能力带动茶农提高茶叶的鲜叶产量和质量,无能力提升茶叶产品的品牌,无能力拓展市场营销之路;三是茶叶基地科技投入不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低。茶企业缺乏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老化,茶叶深加工程度低,没能把茶叶产业链充分延伸,使茶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品牌产品少。大部分只是加工统茶,使凌云白毫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茶园基础设施落后。茶园交通不便,致使茶鲜受损;水肥不足,致使茶叶产量过低。茶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满足不了创建高效茶园基地的要求;五是凌云白毫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和营销力度不大。没有真正形成广告和媒体宣传、市场和网络销售、博览会与专卖店等全方位的宣传销售一体化格局。

对发展高效白毫茶叶基地的建议。

凌云具有种茶历史传统和经验,具有上10万亩规模的茶叶生产基地,具有一批长期从事茶产业的技术队伍。产业基础扎实,资源培植相对合理,在5年内,发展10万亩高效白毫茶叶基地,产值欲达4亿元以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一是加强对创建高效茶叶基地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领导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为组员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茶叶管理中心,定期研究相关工作,以此来统领、协调、服务高效茶叶产业。

二是着手制订3至5年高效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凌云县实际,制订清晰的3~5年的高效白毫茶产业发展规划,并逐年稳步推进。

三是加强茶园科技管护,提升茶叶产量和质量。在巩固原有有机茶园面积基础上,继续申报创建2万亩有机茶基地,发展生态、高效茶叶产业;实施7.5万亩茶叶低产改造,通过低产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茶产品的质量;发挥凌云白毫茶多茶类生产优势,构建红茶、绿茶、黑茶、茶叶深加工等多元化产品生产格局。

四是强化茶叶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品牌产品竞争力。必须在茶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品牌创建上下功夫。要通过市场手段,整合一批加工企业,重点扶持2~3家优势茶叶企业,走“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模式,确保三方共赢;整合品牌,做大名牌;依托中国茶叶研究所专家和凌云白毫茶产业园,推广和做大科研,创新茶叶栽培和产品加工等技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研专家和茶叶科技推广队伍。

五是加大扶持创建高效茶叶工作力度。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叶品种改良、茶叶加工技术革新、政策优惠等方面投入;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为企业搭建品牌宣传和展示平台,引导茶商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培植县营销点,鼓励扶持茶商到县外茶叶市场建立凌云白毫茶地里标志产品营销点;引进茶叶高科技人才,依托大专院校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和一批既有茶叶专业知识又熟谙国内外茶叶贸易的专业队伍。

六是加强茶叶产品环保监管,树立凌云白毫茶良好品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年内不定期对茶农、茶叶企业、茶叶销售店等的茶叶进行抽检,发现不合格一定要严加处罚;对保持优秀产品和企业的,必须进行奖励。

七是继续推进“以电代煤”的茶叶加工方式。在茶叶的杀青和烘干过程中,现在一般采用柴、煤、电进行加工作业。目前,有86%的茶叶加工企业采用柴、电进行加工作业,其成本低,茶香味好,但对生态破坏性极强,温度调控难;有14%的茶叶加工企业采用煤、电进行加工作业,其利于生态保护,温度易调控,但成本比用柴高约1倍,又受二氧化硫的二次污染和影响茶叶香味;还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全部用电进行加工作业,因其成本比用煤约高1倍,比用柴约高2倍。因此,在全县茶叶加工环节上,鼓励、奖励全程用电,尽量减少“以煤代柴”,一律杜绝毁林烧柴制茶现象。

分享到:
上一篇:福州茶市成品岩茶月底将集中上市   下一篇:宁洱县生态茶园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热门分类

绿茶
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蒙顶茶|六安瓜片|信阳毛尖
白茶
贡眉|白牡丹茶|白豪银针
青茶
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
黄茶
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皖西黄大茶
黑茶
普洱茶|六堡散茶|安化黑茶
红茶
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川红工夫

更多>>精彩推荐

更多>>茶学文化

更多>>茶疗养生

网站首页 | 茶叶资讯 | 茶叶展会 | 茶市行情 | 茶学文化 | 茶叶分类 | 茶叶知识 | 中华名茶 | 茶叶产品 | 茶疗养生 | 茶具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