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茶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地方经济影响效应明显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佚名 发布时间:2014-08-12

一、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地方经济影响效应明显

1、茶叶发展历史悠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江县的高露茶、北照茶(今属融水县)、黄土茶(今属湖南省)很久已前就有一定影响,民国26年开始,每年都有产品销往湖南、柳州、融安等地。50年代,牙已茶树、高露茶树被列为广西优质茶叶种质资源。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开始引进新品种“福云6号”,发动农民规模种植茶叶,开发商品茶。随后引进的茶叶品种不断增加,产业规模发展不断壮大。目前三江县荣获“广西产茶大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殊荣,被列为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建设县、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13年,茶园种植面积14.8万亩,占柳州茶园种植面积的78.20%,居全区14个城市第二;茶叶产量1.01万吨,占柳州茶叶产量的92.10%,占广西全区茶叶产量约1/5,居全区14个城市中第一。茶园已成为侗乡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是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茶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2013年茶叶产值10.0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70.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3.9%。茶产业对当地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江县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茶产业。

茶产业发展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目前,三江县有茶叶加工企业60多家,茶叶加工厂602家(包含个体户),茶叶专业合作社60多家。

茶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2013年三江县茶叶销售1.01万吨,销售额10.06亿元,占当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5.58%。对旅游业及餐饮业等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就业发展。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较好的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

3、产业效益日益显现,促进农民增收

三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全县土地面积24.17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仅2.09万公顷,是柳州市六县中常用耕地面积最少的县,而农业人口35.7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92.1%。自1989年将茶叶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利用扶贫开发资金扶持产业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植茶叶行列,形成了规模种植,涌现出八江、独峒万亩茶叶大乡和形成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自茶产业的收入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167个行政村中150多个行政村种植茶叶,涉及农户4.8万户,涉茶产业人员2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比1989年增长11.43倍;农民茶叶人均收入28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43%。

二、特色茶文化发展加快,区域品牌效应增大

1、以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逐步形成“茶文化特色旅游”

将茶文化融入特色旅游中,把布央仙人山万亩茶园、马湾茶园等打造成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生态休闲相结合的农业生态旅游线,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也提高了民众对三江县茶产业的认知。

2、以茶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茶叶知名度

2008年的三江县首届“廊桥新都杯”茶王赛,进行了品茶、茶叶产品展销、茶艺表演、茶叶知识互动等系列活动。获奖茶叶拍卖会上,“大歌仙子”、“冠碧螺春”、“孟江碧螺春”被外地茶商高价拍下。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三江茶叶加工企业之间、企业和商家之间的交流。更是让外界了解三江,认识三江茶叶,提高了三江茶叶的品牌知名度。2011年的“三江春”茶文化节,千名侗族姑娘现场炒茶、打油茶,茶商、旅客、嘉宾现场品三江茶,还有上百场精彩的茶文化文艺表演。成功地将三江茶叶产业、民族文化、三江旅游业融合在一起。在广西春茶节、“三江春”茶擂台赛、“广西·三春茶”开采仪式、三江春茶奇石文化周等活动中,通过茶歌、茶事活动等表演,加强茶文化交流,为茶企、茶农搭建精品研制、品牌打造等交流平台。

3、以优良的品质为基础,积极创建名优品牌

通过产业扶持,引进技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档次,研制名优茶叶产品。十几年来,三江茶叶获得中茶杯、中绿杯、恒天杯、农觉杯国家级别和桂茶杯、柳茶杯等区内外名优茶评比优秀奖以上奖项一百多个。“侗仙牌三江春”、“布央珍红”、“三江春”、“三江红”、“天池绿剑”均在 “中茶杯”评比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仙人山”、“多耶楼”、“侗仙名茶”等品牌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以及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随着品牌建设的加强,三江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4、以茶叶交易市场为平台,不断提高茶叶商品率

拥有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茶叶交易专业市场,为当地茶农和各地茶商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提高了茶叶的商品率。同时,通过市场规范化管理、对进入三江茶叶市场销售的干茶进行质量抽检等方式,加强茶叶质量监管力度,保证茶叶产品的安全上市,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5、以现代网络信息为媒介,继续加强茶文化宣传

网络逐渐成为继电视媒体和报纸的第三大媒体,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三江逐步加大网络宣传力度,积极推介茶文化。目前拥有专门茶叶网站一个,网站发布茶叶资讯、茶园管理、供求资讯、风俗人情等资讯。同时,积极在政府官网、农业局网站等进行相应的宣传发布。

三、茶文化面临新形势,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近年来,三江县的茶文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相比于其他高端品牌的茶文化建设,三江县的茶文化发展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文化参与率不足

三江茶叶历史上就有较高的影响力,1989年后掀起三次发展高潮,茶产业发展规模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但茶文化发展却滞后于茶产业的发展。茶文化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没有组织主导,没有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直到2008年第五届“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才第一次把茶文化活动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茶文化发展逐步得到重视和有计划的推动。近几年,通过区内外举办和自行举办的各类茶叶评比、文化节、开幕式、拍卖等茶文化活动的发展推动,茶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发展模式,宣传、营销的痕迹较明显,文化参与率不足,茶文化在商品中的渗透和张力不足,难以提升茶叶的品牌形象。有待继续完善未来发展规划,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发展模式。

2、与旅游业结合度不够,结合产品结构单一

三江是侗族自治县,其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和鼓楼群、风雨桥,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风情和习俗,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富有魅力的“坐夜”表演名声远扬。但在这些产品中却鲜有茶文化的身影,旅游业的优势对茶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目前只开通了两条茶文化生态旅游路线,项目较单一。在“吃、住、行、游、购、娱”上,目前只体现在了“游”和“购”上,有待开发的空间较大。地方茶文化旅游形象、精品线路、项目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有待建设提高。

3、宣传力度不足,茶文化氛围不浓

利用现有的资源主动加强宣传力度不足,对外辐射力度有待加强。宣传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度不够,虽然拥有对应的网站,但是更多的是发布茶叶资讯,对茶文化、对当地品牌的宣传不足,对茶文化活动的宣传也停留在发布新闻信息阶段。茶文化软宣传不到位,当地居民参与率不高,茶文化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为大众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只有全民拥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茶文化才能深入生活,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进而影响外来的游客,让游客进入当地就能感觉扑面而来的茶文化气息。

4、标准化生产有待加强,品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三江县茶叶种植生产与加工,除了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外,其他都是家族式种植,作坊式的加工制作,标准化生产管理不到位,不利于产品品牌的建立。茶叶生产者品牌意识较为淡薄,茶叶生产缺乏产品细分,产品等级划分不确切;对茶叶定价缺乏市场调研和分析,常常由主观定价代替市场定价。茶叶品牌的管理相对较粗糙,一些品牌茶叶虽然已经注册并有一定的名气,但地域性较强,与全国知名品牌差距较大;茶叶品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理念并被广泛认同,大部分茶叶交易为初级原材料或者粗加工茶叶等散装的大宗茶叶交易,在国内市场基本处于“有名茶,没名牌”的阶段。

分享到:
上一篇:三江县发展切入点,以茶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下一篇:新兴时尚品牌英国“立顿”茶文化的发展模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热门分类

绿茶
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蒙顶茶|六安瓜片|信阳毛尖
白茶
贡眉|白牡丹茶|白豪银针
青茶
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
黄茶
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皖西黄大茶
黑茶
普洱茶|六堡散茶|安化黑茶
红茶
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川红工夫

更多>>精彩推荐

更多>>茶学文化

更多>>茶疗养生

网站首页 | 茶叶资讯 | 茶叶展会 | 茶市行情 | 茶学文化 | 茶叶分类 | 茶叶知识 | 中华名茶 | 茶叶产品 | 茶疗养生 | 茶具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