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国茶叶类别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含羞草 发布时间:2011-12-06

在中国漫长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茶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又出现了各种“贡茶”,加上我国茶区分布很广,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技术不断革新,于是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就茶叶品名而言,从古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化的茶叶分类方法,现就我国历代主要茶叶类别,概要介绍如下。

在唐代以前,茶叶的利用、饮用,开始是生煮羹饮或晒干收藏,而后多以捣叶作成饼茶,或是蒸叶捣碎制成团茶,因此在唐代以前已出现晒干散茶和团饼茶。

唐代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叶茶(类似现代的白茶)。唐·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中称:“饮有觕(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可见当时已出现四种茶叶,但按现代的制茶科学来认识,这四种茶均属蒸青绿茶。

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以外,已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团饼茶,是将茶蒸后捣碎压成饼片状,烘干后以片计数。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

元代,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较快的发展。当时制造的散茶,因茶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即芽茶和叶茶。芽茶为幼嫩芽叶制成,如当时的茶名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芽等均属芽茶;叶茶为较大的芽叶制成,如“雨前”即是。

到了明代,除蒸青散茶以外,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黑茶,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也同时存在。因此可以说,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五大茶类均已出现。

到了清代,除五大茶类外,又出现了乌龙茶,各类茶叶的制茶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很多质量非凡的“名茶”

获得了朝廷和文人雅士的赞赏。至此六大茶类齐全。随着茶叶的输出和贸易活动,不少茶类的制茶技术已传播至很多产茶国家,使各具特色、不同品类的茶叶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享用。

分享到:
上一篇:四大乌龙茶种类的品质特征   下一篇:用茶做菜的九大疑问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热门分类

绿茶
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蒙顶茶|六安瓜片|信阳毛尖
白茶
贡眉|白牡丹茶|白豪银针
青茶
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
黄茶
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皖西黄大茶
黑茶
普洱茶|六堡散茶|安化黑茶
红茶
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川红工夫

更多>>精彩推荐

更多>>茶学文化

更多>>茶疗养生

网站首页 | 茶叶资讯 | 茶叶展会 | 茶市行情 | 茶学文化 | 茶叶分类 | 茶叶知识 | 中华名茶 | 茶叶产品 | 茶疗养生 | 茶具茶机